方昕官方网站
http://fff.diaosu.cn
方昕首页>文章>正文

《古风新韵》创作感谈

更新时间:2024-04-20 22:31:52 作者:方昕

西安南门广场组雕

《古风新韵》创作感谈

自古长安多盛景,

美昔汉月唐宫,

而今新貌亦恢宏。

丝路疏影里,

飘然现霓裙,

千年浮华如一梦,

未罢大唐雄风。

再续壮美竞不同,

今朝有新韵,

谐古以为祯。

    西安是华夏文明中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又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史最久的城市,陆续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如今西安,是联合国在最新世界各国城市发展指标系数,及发展前景中特别提到的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 25个城市之一。 也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考察并认定的6座"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中,我国的城市之一。

    西安市在这些年的发展中不仅紧抓经济建设,而且对文化建设也相当重视,保护、修缮了许多历代的文明遗迹,其中以城墙最为世人称道。西安的南门广场就是依托原城墙南门建成的,是西安最大的城市广场,也是西安的标志性广场。是半圆型环岛交通结构,以南北为轴线,东西对称。东、西、南方向有许多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北面背靠南门及城墙。是处于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交汇之中的重要环节。其广场东、西分为两块绿地,中间有大道穿过吊桥直达南城门口。此广场与围绕广场的交通结构又使其成为了西安的重要交通枢纽地段,广场内是西安每当有重大庆典时举行仿唐入城仪式的地点。也是平日里供群众娱乐、休闲的公众性场所。

    基于此种种的历史、环境背景,我们在此次为西安南门广场的雕塑设计中,深感历史的厚重及肩负的责任,故不断的筛选创意、提炼思想,淘汰了许多即成的设计方案,最终把雕塑定位在借鉴传统、表现当代、弘扬主旋律、共建和谐社会这一共识上。这也符合了西安这座古城的发展状态,是对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展的一种新的诠释和传承。

    在反复的设计商榷中,我们确定将雕塑分为东、西两部分,一方面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对称美),另一方面又可以做到与城墙建筑环境的和谐一致。最初设想设计两座对称,呼应的现代主题性雕塑,但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大家又认为此构思的弊端在于:

    一、 西安南门广场联带周边环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空间结构,要建树两座主题性雕塑首先要在空间中占有较大的体量,才能起到引导作用。但广场绿地能提供的面积有限,绿化在其中占据了大部分的平面空间,要建树雕塑就势必破坏一部分绿化,这也违背了我们美化、保护环境的初衷。

    二、西安南门广场绿地与广场中步行道的空间距离不大,而广场中的步行区恰恰是公众聚会的场所,如果只考虑远观广场雕塑的视觉效果及均衡性,而建树出巨大的雕塑,就会给广场中的人造成一种压迫感,也缺少与人的亲和力。

    三、要建树两座大型主题性雕塑,在空间上虽然合理了,但又与古城墙建筑发生了广场主题的主次冲突问题。这也不符合以城墙为主,提升文化品位的原则。

    四、另外,西安南门广场的定位是唐文化,南门原是唐皇城门,仿唐入城仪式亦是在此举行,如果运用过于现代的手法,就会显的与此文化不协调。

    基于以上四点,我们又得出了雕塑在具体设计实施中的几个共识:

    一、尽量不破坏周边环境,除非万不得已;

    二、雕塑要体量得当,尽量照顾到各个空间距离的观赏效果;

    三、如果在高度空间上不易达成,则可以在长宽空间上寻找切入点;

    四、不一定为两点主题性雕塑,也可为散点分布,一个主题;

    五、由于西安南门广场环境的特殊性,雕塑在此只是起到辅助、陪衬、烘托古城墙、城门的作用,不要过分强调雕塑的主体性,应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和谐;

    六、雕塑的定位应与南门广场的定位一致,但不要拘泥于传统造型。

    在最终的设计方案研讨中,我们选定了一套以唐代乐舞俑为造型基础的设计方案,又进一步的将其升华,也就是现在所建树的作品。关于此作品的创作,我们运用了传统题材与现代手法的结合,也是用当代语言来阐述传统文化的一种尝试。雕塑分为两组,共八尊,四乐四舞。四乐为空篌、排箫、腰鼓、琵琶;四舞其中两尊为胡旋舞、两尊为霓裳羽衣舞。寓意歌舞升平,国泰民安。另一方面,在艺术的层面上尽量做到体量得当,气韵生动,格调新颖,风格大气。在雕塑制作完成后,我们考虑到雕塑的公众性,于是先将玻璃钢作品制成仿铜效果,暂时安置于广场上,听取社会各界的批评,意见。结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才进行了最后的铸铜作品安装。

    在此次的雕塑创作中,环境的特殊性是最需要注重的环节,雕塑的功能性在此转变为非主体的,只起到是衬托作用。但这如同分工,目的是整个环境的协调一致,体现同一内涵、主题,达到即在与后创作的有效融合。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